大召寺

青年團一行前往內蒙古大召寺參觀學習,開啟了一次文化與歷史的探索之旅。大召寺位於呼和浩特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廟,擁有豐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寺內的金佛、鎏金銅像、木雕等藝術珍品,使他們深刻感受到內蒙古地區佛教文化的魅力。導游還詳細介紹了大召寺的歷史沿革及其在內蒙古佛教中的地位,使青年們對這片土地的宗教信仰與歷史變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非遺皮具手動製作

在內蒙古的文化交流活動中,香港青年們有幸親身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具製作工藝。這次他們學習使用熱筆在皮具上燙畫,體驗到這項古老技藝的精妙與魅力。


在工藝師傅的指導下,青年們小心翼翼地握著熱筆,在皮革表面上描繪圖案。每一筆劃都需要集中注意力,既要保持穩定的手勢,又要掌握適當的力度,確保燙出的線條清晰而富有層次感。隨著熱筆在皮革上緩慢移動,一幅幅充滿蒙古風情的圖案逐漸呈現在皮具上。
內蒙古大學

博物館內收藏了豐富的民族文物,展示了內蒙古地區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與生活方式。

在參觀過程中,青年們被館內展出的傳統服飾、樂器、工藝品等深深吸引。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各民族的起源、發展及其獨特的風俗習慣,使青年們對內蒙古地區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內蒙古博物館

在內蒙古的學習之旅的最後一天,香港青年們來到內蒙古博物館,參觀了航天和恐龍主題展區,展開了一次充滿科學與歷史魅力的探索。

在航天展區,青年們了解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火箭研發到如今的太空探索,無不展現出中國航天科技的進步與成就。他們還近距離觀察了航天器模型與相關設備,對航天科技的複雜性和前沿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隨後,青年們參觀了恐龍展區,館內展出了大量來自內蒙古地區的恐龍化石。透過生動的展覽,青年們了解了恐龍的演化歷程、種類和生活習性。他們親眼目睹了龐大的恐龍骨架,感受到遠古時代生物的壯觀與神秘。
李倫琳
團友感想

參加內蒙古一帶一路地理文化融合交流團的經歷,是一次心靈和視野的雙重洗禮。在這次旅程中,我們穿越了廣袤的輝騰錫勒草原,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和生命的頑強。草原上的牧歌和牛羊成群的景象,讓人深刻體會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
在烏蘭哈達火山,我們見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火山的壯觀景象讓人不禁對大自然的力量肅然起敬。哈素海濕地公園的寧靜與美麗,讓我們領略到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寧靜畫面。
沙漠科技館的參觀,讓我們對沙漠的治理和利用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科技的力量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讓我們對沙漠整治的未來充滿了期待。成吉思汗陵的莊嚴肅穆,讓我們對這位偉大征服者的一生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
大召寺的寧靜與祥和,讓人心靈得到了淨化,佛教文化的深邃在這裏得到了體現。最後,內蒙古博物院的豐富藏品,讓我們對內蒙古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承載著一段歷史。
這次交流團不僅是一次地理的旅行,更是一次文化的探索。它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下文化融合的力量,以及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所能激發的無限可能。這是一次難忘的旅程,它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豐富了我的內心世界。
程炘鍵
團友感想

在那遙遠而遼闊的內蒙古,我的心靈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洗禮與升華。一望無際的草原,如同天地間鋪展的翠綠綢緞,與荒無人煙的瀚海沙漠交織成一幅幅壯麗畫卷,它們不僅是我對這片土地最初的想像,更是心靈深處那份自由與曠達的憧憬。
初離家的忐忑,在青城夜色的溫柔中漸漸消散。晨曦初照,將軍衙署的莊嚴與宏大,讓我深刻體會到歷史與現代的和諧共生。建築於清代落成,是當朝管轄西北疆土邊陲的辦公廳,採用五進院的設計。保持著其規模之大,讓我領悟到國家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間所展現的智慧與平衡。
草原,是我無比嚮往的地方,渴望在那兒釋放所有的束縛,與天地共同呼吸。坐車穿越連綿的山脈與平原,沿著蜿蜒的縣道盤旋而上,草原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鋪設的綠色絨毯,緩緩地在眼前鋪展開來,令人心曠神怡。那一刻,我仿佛聽見了大自然的低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敬畏。風力發電機在碧草間矗立,是現代文明與自然美景的和諧共生。蒙古族牧民的熱情接待,更讓我深入了解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夜幕降臨,草原恢復了它的寧靜與空曠,月圓之夜,抬頭仰望那皎潔的明月,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滌與安寧。
夏日炎炎,內蒙古的陽光雖烈,卻因其低濕度的氣候而顯得尤為宜人。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 ,讓我親身體驗到了地球內部的怒火與太陽的熾熱交織出的獨特景觀,書本上的知識在這裏變得生動而具體。火山棧道上遠眺,羣山溫婉起伏,裸露的巖石與稀疏的植被共同繪畫出一幅原始而壯美的畫卷。
哈素海,這片黃河遺留下的明珠,如同塞外的西湖,靜謐而深邃。站在水邊,望著隨風搖曳的蘆葦叢,我仿佛能穿越時空,感受到古人流放塞外的思鄉之情。風,帶著幾分涼意,輕輕拂過面頰,也帶走了我的思緒,飄向那遙遠的家鄉。
從博物館的深邃到沙漠的浩瀚,內蒙古的多元地貌讓我驚歎不已。沙漠的壯麗與蒼涼,不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人類與自然抗爭、共生的見證。在這裏,我更加珍惜每一片綠意,讓我意識到每一寸綠林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對國家的沙漠化防治工程充滿了敬意與感激。
此外,這次旅行還讓我見證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巨大成功。將自然風光轉化為旅遊資源,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更讓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煥發了新的生機。包頭的鋼鐵之城,更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縮影,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的精神風貌。
從香港的繁華到內蒙古的遼闊,這一路的轉變讓我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朗與豁達。我意識到,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總有未知的風景等待我們去探索,而適時地放慢腳步,調整心態,才能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每一個挑戰與機遇。
「馬蹄千里映青巒,駝行炎漠遠沙川。」這不僅是我對內蒙古風景的描繪,更是對這次旅行心境的真實寫照。在此,我不僅領略了自然之美,更在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中收獲了成長與感悟。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學會了獨立,更學會了如何在廣闊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價值。
陳婉羲
團友感想

這次能夠參加一帶一路內蒙古地理文化融合交流團。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參訪學習,能深入感受內蒙古的魅力,增進對該地區的瞭解和認知。這種實地交流學習的方式,不僅讓我開拓視野。在輝騰錫勒草原感受蒙古族歡迎禮節,能夠深入瞭解內蒙古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親身體驗當地的文化。通過與當地的交流,學習蒙古族人的傳統,開拓自己的視野,培養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另外,亦讓我在這次機會參觀沙漠科技館瞭解內蒙古防治沙漠化。我哋有機會去到沙漠和沙漠科技館,瞭解到全球沙漠化的問題嚴重,而中國有強大的科技可以解決到這個問題,中國作出了很大貢獻。內蒙古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區域之一,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名第一次來到內蒙的人,我對這次交流能感受內蒙古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亦在當中有助我學習和啟發。
石敏意
團友感想

這次內蒙古交流團令我獲益良多,對蒙古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七天的行程中,我們先到達了呼和浩特,參觀了將軍衙署,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氛圍。接下來,我們前往輝騰錫勒草原,體驗了蒙古族的傳統迎賓儀式,喝上了香濃的奶茶,聆聽了馬頭琴的優美音樂。
第三天,我們登上了烏蘭哈達火山,欣賞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地質奇觀。第四天,我們遊覽了哈素海濕地公園,飽覽了大河與湖泊的英姿。在包鋼工業園區,我們了解到了內蒙古鋼鐵工業的飛躍發展。同時瞭解到國家從衰至如今的繁榮昌盛的過程,令我越來越感嘆和自豪自己國家如今一路走來發展之路的心酸與不易。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沙漠科技館,深入了解了治沙的重要性,親身體驗了騎駱駝和滑沙的刺激。此外,我們還參觀了成吉思汗陵,了解了這位蒙古帝國開國皇帝的傳奇一生,也讓我對他的認識更加深刻。
在最後幾天,我們參觀了大召寺,走訪了塞上老街和通順大街,感受到了草原都市獨特的文化氣息。我們還體驗了傳統皮具手工製作,並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和奧威馬文化生態旅遊區,對當地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相對於書本上的認識,這種能親身感受異域文化,融入其中的難能可貴的經歷,無疑是這次內蒙古之行最令人難忘的亮點。通過這個活動,我不僅開拓了視野,更對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全新的認知和嶄新的感受。
總的來說,這次交流團讓我對內蒙古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收穫頗豐。這段經歷也必將成為我難忘的回憶。